首页 资讯 正文

保康“香包奶奶”龚国梅:一针一线绣端午 三十余载记芳香

体育正文 33 0

保康“香包奶奶”龚国梅:一针一线绣端午 三十余载记芳香

保康“香包奶奶”龚国梅:一针一线绣端午 三十余载记芳香

湖北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讯(通讯员张照、余夕雯)端午将至,保康县城关镇(chéngguānzhèn)顺城巷又飘来(piāolái)阵阵草木清香。今年(jīnnián)82岁的龚国梅,用三十多年的坚守,将端午的技艺缝进每一道细密的针脚,让传统香包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。 “这个是爱心,那个是绣球,这个是梅花,那个是六六大顺……”一大早,龚奶奶早早来(lái)到顺城巷(shùnchéngxiàng)街道口,向前来购买的顾客介绍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包,针脚细密(xìmì)、憨态可掬的造型备受顾客青睐。 “龚奶奶的这个包好得很,每年端午节(duānwǔjié)我们都来买(mǎi)。一般都是挂在床头,给孙娃儿买两个,我们自己买两个。”前来挑选香包的市民(shìmín)庄广翠说。 龚国梅老人从22岁起,就跟母亲(mǔqīn)学习制作香包的技艺。退休后,每年端午前夕,就开始(kāishǐ)缝制香包。一干就是整整32年。 “做香包(xiāngbāo)三四十年了,人家都点赞,说这么大岁数还能做这个。”保康县制作香包的(de)民间艺人龚国梅说。 香包不仅(bùjǐn)是节日装饰,更承载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智慧。多年来,龚奶奶(nǎinǎi)坚持(jiānchí)自己到药店抓药材,研磨成粉,填入绸布,让香包既安气宁神,还驱邪避秽。 “她在我(wǒ)们这里买药(yào)材十几年了,每次都来抓白芷、苍术、甘松、三奈这四味药,有时候我还给她加一点菖蒲(chāngpú),都是一些芳香化湿的药品。”六谷药业二分店药师周国军说。 早年的龚国梅以缝制“小娃娃”香包(xiāngbāo)为主,随着时代变迁,龚奶奶的香包也在“与时俱进(yǔshíjùjìn)”。 “以前都是(shì)做娃娃,这些图案用我女儿给我买的手机,在网上学的,他们喜欢什么样就买什么样的,我这里样式多(duō),买的人也多。”龚国梅(gōngguóméi)告诉记者。 在(zài)摊位前停留的人群中,总少不了王泽莲的身影。每年她都(dōu)会拍下龚国梅老人做香包的视频。她说,这既是对龚奶奶的喜爱,也是对儿时记忆(jìyì)的缅怀。 “我看到这个老奶奶在这做(zuò)手工香包,我突然想到我母亲。她年轻的时候,每年端午节(duānwǔjié)都给我们做这香包。后来每年端午节前夕我从这里经过,都给他拍个小视频记录一下。我希望传统文化能一直(yìzhí)传承下去。”市民王泽莲说(shuō)。 句句(jùjù)祝福都被龚奶奶(nǎinǎi)一针一线地缝进香包里。龚奶奶说,只要自己还做得动,每年端午节,她都会坚持做下去。 “能卖多少是多少,过一年老一年,等看不(bù)清(kànbùqīng)针了,就不做了。”龚奶奶说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(xuéxí)、在线(zàixiàn)互动等系列特色(tèsè)功能。
保康“香包奶奶”龚国梅:一针一线绣端午 三十余载记芳香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